家住奉贤区的黄小姐去家电城购买电器时遇到了一件糟心事,她下单购买了一台洗衣机和烘干机却迟迟收不到货,找到店家后才发现自己被销售骗了!这是怎么回事呢?
黄小姐和闺蜜都刚刚结婚,两人相约去家电城购买电器,销售称可以给到她们优惠:
只要两人凑单购买同款洗衣机和烘干机就能优惠500元,但这属于违规操作,为了不被商场发现,一部分货款要付给他个人。
然而,付款后,黄小姐和闺蜜等待了很久都没有收到电器,销售用各种理由拖延,一会儿称师傅生病、一会儿称机器缺货,搪塞了四五次。终于,黄小姐的丈夫到商场询问后发现,这位销售员竟已经辞职。经过商场核查,这些电器早在他们付钱的第二天就安排发货了,并显示已经签收。
其实,近期陆续到店询问的消费者远不止黄小姐和她闺蜜两家人。钱没了,货也消失了,家电卖场则成了受害人找寻的第一责任人。如今商场内每天循环广播,提醒消费者不要随意把钱支付给销售员个人。这名离职的销售员名叫柳某,经调查发现,柳某这样的操作达到将近30起,涉案金额约45万元人民币。他通过短时间频繁拉单、抛单,把客户的钱转进了自己的腰包。
2020年,柳某筹款开了一家通讯产品门店,因为经营不善,背上了七八十万的债款。他本想通过网络赌博翻身还本,因赌本不够,他便利用自己家电销售的职业便利“圈钱”。柳某将收到的货款全部挥霍,也未给顾客如期发货。为拖延东窗事发的时间,他便将后期付款顾客的货品发给前期订购的顾客,以此填补漏洞。
但拆东墙补西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,等到欠的货越来越多,再也糊弄不过去的时候,他就只得仓皇跑路。
经奉贤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,柳某因犯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,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,罚金人民币85000元。
检察官说法消费者在购买家电等大件物品时,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购买,对于销售提出的明显低于商家活动的低价,要心生警惕,不要随意将钱款打入私人账户。 |